新规落地,这些能赚钱的产品你可能再也买不到了

2023-06-05 13:39:33

财富导读

说个新鲜出炉的热点,资管新规正式落地。


新规“新”在哪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核心词有三个:去刚兑、去杠杆、去通道。普通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对我有什么影响?有没有赚钱机会?

正文



01


打破刚性兑付,以后再也买不到保本理财产品


何谓打破刚性兑付?就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投资机构不再向投资者承诺产品保本保收益。比如,产品要按公允法计算最新净值(更真实反映产品价值的算法),禁止滚动式发行(即用后入场投资者的钱兑付给先入场投资者),禁止金融机构垫资或者委托其他机构待偿等。

更直白一点说,原来咱们买理财产品,就是冲着产品到期后能连本带利收回来去的,相当于咱们把钱借给了投资机构,至于投资机构拿钱去做什么你别管,反正赚了他给我们预期收益率(多赚的投资机构自己留着),亏了的话,投资机构也会补偿我们。


但新规出台后,赚钱逻辑变了:


咱们把钱交给投资机构,投资机构只是帮我们打理资产,赚多了是咱们的,亏了也算咱们的,反正资产价值会像基金那样显示净值,波动性更大,投资机构只赚取服务费,不会再补偿我们。


但其实,去刚兑对投资者来说,也有好处。


比如产品按净值法计算,以前机构暗地里“留存超额投资收益”的做法不能再继续了,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必须全部返给投资者,投资成功的话,咱们赚的钱有望提高~


还有就是,咱们的钱机构都拿去配置了什么产品,比例多少,都得清楚明白的披露出来,我们对钱的去向更加心里有数。



02

禁止期限错配,以后的短期理财产品将减少


作为投资者,为了保证手中的资金有一定流动性以备不时之需,但又不想资金站岗白白躺在存款账户继续贬值,我们通常都会拿部分钱买“短期理财产品”。比如30天、40天、60天、90天不等的各式理财产品,收益率都能有4%-5%左右,这几年挺火。


但问题来了,机构肯定希望投资者的钱投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可操作空间大收益也高,而且大家集中买短期理财,实际上可能出现短期产品标的紧张的情况,这就导致投资者的钱虽然买了短期理财,但实际却被配置了长期非标的债权类产品。


资管新规就对这种“以短投长”的行为进行了限制,要求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期限不能低于90天。这就意味着,3月期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会越来越少,收益率也会下降,咱们的投资品类,又少了一个选择。


以后,不太懂其他资产配置方式的投资者,只能买买货币基金或者把钱存银行了。


03

去杠杆,以后不会再有分级类产品


资管新规规定,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都不得进行份额升级,开放式公募基金最多140%的杠杆,封闭式公募最多200%杠杆。此外,公募基金不再设置分级,也就意味着以后不会再有分级基金这样的产品出现,现有的分级类基金,也可能会逐步退出市场。


这条规定出台,也就意味着以后我们想借助分级基金“变相借钱”加杠杆赚钱和套利的机会不会再有。当然,其实关于分级基金,一般也不太建议投资者去买,毕竟加了杠杆的产品,风险率提升会比赚钱率更大!


04

投资门槛提高,你可能买不了更高级的理财产品


此次资管新规,对投资者门槛也做了提高。这里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


啥叫不特定社会公众?就是投资金额只有几千、几万、几十万的“散户”。至于那些投资基金动辄百千万以上且只瞄准高收益高门槛产品的投资者,达到“合格”需要满足的条件则是: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而且投资者使用的资金必须是自有的,非使用贷款或者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


也就是说,有钱人想玩更高端的理财产品(比如私募产品),冒更高风险博取更高收益,必须得用自己的钱,而且实力要足够强,不然就别玩啦。


05

“去通道”和“去资金池”,券商、信托都受影响


去通道,即金融机构推出的资管产品只能嵌套两层(不能一层一层又一层叠加投资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去资金池,其实和上边说的解决“期限错配”问题类似。


这个规定,其实对依赖通道和资金池业务的券商、信托机构影响较大,比如以往信托公司热销的“短期预期收益型产品”就是基于资金池业务发展设立的,将会逐步消失,以后咱们就买不到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