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明
让一部分人先懂金融
关注
开篇提醒:文末有重要提示!
答应过大家的坑,我会慢慢填起来的。接下来几天,我会和大家科普一下大类资产的投资逻辑。今天讲第一部分,先说说房子。后面会逐渐说股票、大宗商品、债券和现金。
1
一些被忽略的数据
房子的问题此前的文章里没少说,今天我不打算讲逻辑讲走势了,今天讲点事实和案例。
大家可以先稍微细致地看一下今天的题图。
大类资产收益情况比较(可点击放大查看)
来源:WIND,小明研究
这个图对比了从2011年至今的中国几类大类资产的收益率。为了强调对比作用,题图我用了一线城市的数据,后面更一般的百城统计数据图我也会贴出来。
这个图有三个虚线圈的地方很有趣,它表明该阶段投资一线房产的收益,是要低于现金收益的。
这三个区间分别对应:
2011年-2013年,
2014年-2015年,
2017年8月-未知。
对于那些持有「房价永不会跌」的同学来说,这一结论可能难以接受。但数据躺在那儿,市场交易的结果,要尊重客观事实。尽管这些区间房价的绝对数可能仍然是上涨的,但收益没跑过现金,即是投资意义上的「跌价」。
最后一个虚线圈表明,从2017年8月份开始,投资一线城市的房子,其收益率已经再次跌破现金水平。而到2018年4月份,投资房子的收益已经在大类资产里垫底。
这些有意思的结论,很显然被市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百城样本住宅价格变化与其他资产收益对比
数据来源:WIND,小明研究
2
买入并持有策略 Buy-and-hold
当然,房价永涨信仰持有者肯定会说,你说这些有啥用,绝大部分时候投资房子都比其他资产要划算,关键是它跌价的时间很短,涨价的时间很长,这就够了。
这样的逻辑其实是典型的买入并持有(buy-and-hold)策略,粗看没毛病,但其实过于朴素,认为只要买房子拿着不动就是万全之策。它会误导很多投资者。
或者回答一个简单问题:
你现在还能以历史低价买入房子吗?不能的话,,因为成本结构早已沧海桑田。
奉行买入并持有策略时,至少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买入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只有在没有杠杆或者低杠杆的情况下才有效。
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只是通过付首付来投资房子,那么相当于加了很高的杠杆(通常2-3倍是有的),这个时候如果你恰好买在了阶段的高点且位置不佳,那么跌起来你是非常有压力的。定期的财务成本支出,未必能让你熬过调整阶段,可能必须割肉离场。此时,长期上涨的趋势和你没有关系。
2)追涨杀跌是投资当中的人性,投资房子也不例外。
不要觉得买入并持有,任由市场波动你都不管,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我告诉你,这非常难。也不要只觉得投资股票会追涨杀跌,投资房子也是一样的。这就是人性,羊群效应的结果,很难克服。
具体到微观交易结构上,有不少人在高点接盘后,发现房子跌了,就急忙割肉立场。再或者在下跌的阶段,又不敢出手,一直等到下一个阶段高点。这样来回被收割的例子,并不鲜见。
3)宏观趋势也可能发生根本逆转。
假设你没加杠杆或低杠杆,也假设你没有那么倒霉在前两年高点冲进环京接盘(现在有多惨,谁买谁知道),还假设你在任何市场波动中(包括看空论点的影响中)都不为所动,那么投资房子就是最好的选择吗?buy-and-hold的策略还会奏效吗?
设想一下,如果过去十年的周期真的转向了怎么办?跌一年(这里的跌是低于现金收益)你不为所动,跌两年呢?三年呢?五年呢?
人性往往都是对抗不了的,几乎没有人能容忍自己投资的资产长时间低于现金收益。
3
天津抢人
谈起天津,炒房客马上就能告诉你房价必涨的原因:
抢人啊!超短时间内落户30万人!这还不涨谁涨!
这个逻辑表面看没有任何毛病,人多了,购买力上去了,相当于天津这个市场局部的货币增加了,那房子这个资产的价格自然就会上去,一切都顺理成章。
但我们再多思考两步呢?
1)天津为何要抢人?
2)抢完人之后呢?
投资一个资产,不是买进去了就万事大吉了。资本市场有句名言,叫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父。
从一项投资退出了,账面收益变成真金白银了,才算投资清算完成(settled)。
为什么天津要抢人,大家去看看天津GDP的增速,再了解一下天津的债务问题你应该就明白这背后的逻辑。
前阵子天津最大的国资房企,天房集团被爆负债超过1800亿,2亿元的信托产品都差点兑付不了,一度引发市场担忧其违约的风险,股价暴跌。上周天津农商行的董事长的事儿也可以了解一下,这些事都不是孤立的。
抢人背后的隐忧,投资房子的人你不能不关注,因为你要考虑退出。你现在提着几百万上千万的现金西装革履风尘仆仆地冲进去,能不能还这么体面的退出来,要多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可能你已经站在了火山口,但自己却浑然不知。
4
两个微观交易案例
这两个案例都来自公众号读者,大家可以从微观交易结构上,更真切直观地感受投资房子的心态变化。
案例一,来自当下火热的天津。一位读者来信问:
小明,想请教你一个问题:我爸13年在天津投资了套房子,90万后来涨到了230万,现在跌到了170万,现在是时候出手吗?还是再放一放呢?那个区位是挨着市中心四区东边的一个区,规划说是2019年地铁修建好。因为后来在高点又入了一套,贷款压力有点大。
我从这个案例里看到的几个信息:
1)90万到230万确实赚了很多,但目前为止还是帐面财富,没有兑现。
2)230万到170万跌幅26%。你猜230万的时候有没有人买进去呢?肯定有吧,不然这个价格怎么交易出来的?那这些人现在会不会很难受?如果贷款了50%(各种消费贷啥的都算哈),那么52%没有了。杠杆再大一点的话呢?
3)“后来在高点又入了一套,贷款压力有点大”。说明什么?流动性已经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之前的房子卖不出,这个压力可能会让你睡不踏实,尤其是房价再来个26%的跌幅的话(已经发生的事实哈,不是我拍脑袋的)。
案例二,来自一位曾经投资香港房子的读者。
当年有一套新房落成在1997年的香港,一手购入价是365万,一年后98年以350万卖给二手买家,连税费杂费佣帐面亏了5%,然后发生什么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直到2007年三手买家买入,买入价是210万,一直持有到现在房价是超800万。虽然买房一直是没错的决定,但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结果是天与地。
当你发现资不抵债,资产是负值还要一直还贷,中间不能死不能病不能被裁员,才是真正的恶梦。
这个案例本身已经说得非常直白了。稍微要提示下就是第一个买家卖了之后是亚洲金融风暴,第二个买家亏了140万出局,第三个目前账面赚得最多。
还记得我前面说的吗?buy-and-hold是一个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其实很复杂的策略。这个案例用来解释我的观点,再合适不过。
5
投资好的资产就一定稳赚?
我的观点众所周知,无论从宏观周期趋势上还是从微观交易结构上,目前房子都不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即使你再小白,再不懂金融,也不一定非得要把钱着急放进房子里,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举动。
有人说一线城市的房子是好的资产,最值得投资,买到就是赚到。但我要说,这个逻辑也还是太朴素了。
值不值得投资要看至少三个因素:
1)未来的发展好不好;
2)现在的估值贵不贵;
3)价格变动的波动率大不大。
大家可以结合比特币的走势,仔细理解一下这三个要素。比特币是个有意思的交易资产,我此前写过几篇文章从交易的角度讨论它,并蒙对了几次大的下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一下历史文章自己找找。
第一个因素决定了标的未来的绝对价格空间,第二个因素决定了你投资的成本,第三个因素决定了你有多少可能执行buy-and-hold这种傻瓜式的投资策略。
你去问很多炒房客,问他为什么看好一线城市。理由从来都没有变过,就是觉得未来升值潜力大,人口流入,资源聚集,区位优势,都是这一套。
但你问他,现在的价格贵不贵,估值合不合理,他是很难理得清楚的。你再问未来的波动性怎样,他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Facebook牛逼吧?这么牛逼的公司,当年上市之后,3个月之内股价从最高45美元一路跌至18美元,跌幅高达67.7%。
Facebook股价曾大跌并底部盘整一年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Facebook不是一家好公司?显然不是,只是因为当时对应它的发展来说,市场认为它估值太贵了。即不满足以上的第2)点条件。当然现在它的股价来算,已经从低点涨了10倍。但这又是一个涉及到「buy-and-hold」能否那么容易执行的问题。
我相信当年肯定有人因为做多Facebook在2012年那波惨烈下跌当中爆仓过。宏观趋势是一回事,微观交易有时是完全另一码事,不能轻易划等号。
恰恰是那些看似简单的东西,执行起来最困难。比如你让一个让投资者十年坚持定投某个大盘基金试试看,能做到的全中国不会有多少人。这就是人性,投资最困难的,是要克服这个东西。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你说一线城市好不好,当然是好,没争议。但是一线城市的房子贵不贵,这个问题就很难说多方就一定是对的。
即使退一万步讲,如多方说的那样,一线永远涨,那有没有可能接下来几年来个阶段性下跌,这个可能性哪怕最坚定的多方也不能排除吧。那么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你就确定你能拿住手上的房子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毫不动摇?
一位最近在上海入手学区房的朋友
要不要投资房子,是你自己的决定。钱是你自己,投资挣钱了不会分我一分,亏了我也不会赔你一分。但我希望投资前,你能多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样赚钱了你知道赚的是什么钱(而不是傻不拉几地觉得自己是运气好赚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亏钱了你也知道错在哪里,下一次吸取教训。
只有当人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走向成熟。
PS:关于大类资产的定价和各类金融资产的运行逻辑、资产价格等问题的深入讨论,属于金融思维训练营的部分内容。更多详情,欢迎和我们一起学习探讨:
报名点击?金融思维训练营第八期正在接受报名
重要提示:今晚24:00后将结束早鸟优惠价!
俞敏洪老师对训练营的评价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赞赏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赞赏
经融思维 | 让一部分人先懂金融
关注我,和40万人一起学习金融思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秦小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