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环境“恶化”?你只看到了表面!

2022-07-22 14:51:11

导读


在做社会融资成本指数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几年小贷公司、保理、互联网金融(网贷)、民营股份制银行这些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或融资机构出现了全面萎缩,而服务于央企和上市公司的融资业务则出现了大幅增长,保理、小贷、互联网金融、民营股份制银行在业务上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转型趋势。


来源 | 社会科学报 (ID shehuikexuebao)

作者 | 高连奎

已获授权转载



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全面萎缩


1

小贷公司数量与贷款规模持续下降

  

小贷公司试点于2006年,并于2008年扩大至全国,小贷公司在2015年机构数量达到8965家的历史峰值后,近三年来小贷公司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和贷款规模持续下降。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了受歧视、融资难、风险高、税负重、,生存状况严峻。有的由于融资困难,无款可放,主动要求退出市场,根据小贷协会调研的结果,个别省份有超过1/3的小贷公司退出市场。


2

银行保理业务规模萎缩近半

  

的保理业务主要分为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自2013年达到超3万亿元的高点后,我国银行保理业务规模连续两年出现下跌。究其原因,一是受信用风险上升的影响,银行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趋于谨慎,更倾向于依靠传统的抵押物作为风险控制手段;其次是在国内经济面临连续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应收账款拖欠和坏账风险明显加大,导致银行不敢做保理业务。


3

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正常运营不足三分之一

  

互联网金融网贷市场也不容乐观,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2017年以来,正常运营P2P数量继续下降,从2016年末的2448家降至2017年12月末的1931家。从行业待还余额来看,截止2017年11月末为1.2万亿元,虽然成交量在上升,但这些成交量很多是由现金贷带来的,这些并不服务于实体经济,如果不考虑个人现金贷的份额,互联网金融(网贷)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是下降的。


4

股份制银行存款近乎停滞,中小银行同业存单三年爆增一百多倍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8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平均存款增速年化比率仅为2%,远低于2016年末7.8%的全年平均增速。吸储能力下降的中小银行,同业存单成为其扩张资产负债表、进行同业套利的主要途径。


央企、政府平台、上市公司融资大幅增长


近年社会融资总体规模并没有趋缓,而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下降的同时,对应的必然是央企和政府平台融资规模的上升,这两方面并没有详细数据,但从一些其他侧面数据则可以反应这两者的融资能力,比如近三年每年接近三万亿的政府赤字绝大部分是由政府平台公司创造的,,达到2.36万亿,2016年达到了2.81万亿,2017年的财政赤字决算数据还没公布,估计已经超过3万亿。


而近两年政府产业基金的规模还是不计入财政赤字的,因为政府产业基金大多是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法,从这些大幅增长赤字数据就可以反应政府平台的融资能力,而央企的能力更是强势,2015年央企发债余额就已经超过4万亿,总融资余额至少几十万亿。


仅次于政府平台和央企的就是上市公司,而且数据是比较透明的,上市公司IPO、定增和股权质押融资三大常用的融资方式都出现了巨大增长,在IPO方面,相较于2016年,2017年IPO发行数量同比大幅增加,1-12月,IPO发行企业共有420家,发行数量超过2010年347家的历史最高值。可见的社会资金向政府平台公司、央企和上市公司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陆续转型


随着融资环境的日益恶化,原先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纷纷转型,转型方向大多由服务于投资转向服务于消费、由服务于中小企业转向服务于个人、政府平台和大企业。伴随这种转型过程的是大批原有公司的退出和一些新型公司的崛起。.


1.保理公司转向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反向保理”,份额已超80%。2.小贷市场转换为主打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小贷。与传统小贷举步维艰不同的是,互联网小贷公司的兴起, 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批准了213家网络小贷牌照,其中有189家完成工商登记。网络小贷公司主要由知名电商平台或网络公司设立,早期主要是为商户提供贷款,现在则主要转向消费信贷。他们利用已有的数据流量、用户信息为网民提供旅游、购物、消费和支付等日常生活服务贷款。3.P2P网贷转向小额化的现金贷。小额化目前是P2P行业的主流趋势,而现金贷则是主流转型做法,P2P转向现金贷业务,,二是获取高额收益。4.民营股份制银行转为提供配资业务。经济连续七年下行,银行坏账率居高不下,利率市场化更是让银行利差收窄,民营股份制银行再从事贷款业务已经很难盈利,向配资业务转型成为了通行做法,除了我们最常听说证券股票配资外,为融资租赁公司配资、为政府产业基金配资、为股权投资公司配资、为上市公司的并购、定增配资等也一直是其主流业务。另外银行为上市公司并购、定增配资也主要采取结构化的基金模式,银行只参与优先级部分。银行转型配资业务并非脱实向虚,也并非资金空转,而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为银行转移了风险,扩大了利润,应该值得鼓励。但这些业务其实支持到的更多是政府平台公司、房地产企业,而投贷联动是唯一有希望支持中小企业的,但份额极小。


社会融资建议


1.社会资金从追求利润,转向追求安全,本质是环境恶化。当前的资本市场,主流资金不追求高利润的资产,反而追捧低利率资产,这本身就违背经济规律。因为现在金融机构追求的不是高利润,而是安全。


就像当大风浪来临时,所有船只都要靠港一样,目前资金也都在寻求避风港,这些避风港就是央企、政府平台和上市公司,他们虽然给到的利息非常低,但却是各家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金融资金不敢出港,说明外部的环境不好。

  

2.金融脱媒,并非脱实向虚与资金空转。货币超发是社会看法,早已经被证伪,央行自身也不承认,央行对社会资金的解释是“货币空转”,但”货币空转”的说辞既不专业,也不符合事实。货币空转暗含的意思是,金融界钱很多,但是这些钱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界转来转去。
但事实情并非如此。信托、融资租赁、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机构没有一个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银行为这些机构配资被认为是“脱实向虚”本质是不专业的,这些也不是从事虚拟炒作,而是实打实的为企业服务的。 


3.正确看待。银行的抵押物风控是最简单、最低端的风控方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我将现代经济的特点归结为“重资本,轻资产”。现代经济发展对资本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资本的投入并不一定形成有形资产,很多时候积累的是无形资产,巨大的资本投入都是智力的投入,有的可以形成资本,但也不一定是马上形成有形资产,都不适合由银行进行融资。


虽然有些从长期看可以形成资产、出现现金流的项目可以通过长期贷款予以融资,但是如果是民营企业的项目,长期贷款就很难,因此,资产证券化等也是有必要。

  

债券市场虽然偶有违约出现,但最终也都实现了兑付,只是网贷、小贷等坏账规模居高不下,关键是这些机构的利率超出了企业正常利率水平,随着总体利率的降低,他们的坏账水平也会下降。


4.部分金融业务适度回归也有必要。我支持金融创新,但也认为部分金融业务还是应该部分回归银行。让社会融资回归银行单纯打击是不行的,打击只能让企业失去融资可能,并不会为银行增加任何业务。靠限制银行的配资业务也只能让实体经济更加失血,只有真正降低利率,特别是降低存款准备金向市场释放资金彻底改善宏观环境,改善企业盈利状况,的金融资金才可以出港,才可以真正为数量最广大的企业服务。



5.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减负效果要远远优于减税。企业面临的两大负担:一个是融资成本过高,一个是税收过高。目前减税的空间不大。每年的财政赤字都很高,2016年财政决算时出现了2.83万亿元的财政赤字,2017年估计会超出3万亿元,2018年估计会达到4万亿元左右。


按目前的财政赤字规模,如果进一步减税财政将难以负担。营改增减税空间有限,营改增全面推开后,每年减税力度也才5000亿元左右,在减税已经没有太大空间的情况下,应该重点降低融资成本。


根据2017年9月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报告显示,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为171.23万亿元,再加上不纳入统计的社会融资,企业融资总规模保守估计也在200万亿元左右。如果融资利率降低一个点就可以为企业减负2万亿元,是减税效果的4倍,而且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只需要将存款准备金降低两个点左右即可。

  


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成本是西方国家的三到十倍不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大幅降低的空间,当前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16.5%,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13%,都存在大幅降低的空间,如果存款准备金统一降低到10%左右,企业的融资利率可以平均降低三个点左右,为企业减负将到6万亿元的规模,其影响是营改增效果的十倍左右。


原文:《社会融资环境报告》

作者:高连奎(社会融资成本指数研究项目主任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95期第2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创新潮出现在哪些领域?


2010年后经济增长趋缓主要源于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


暂未逼近明斯基时刻,但要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

智库解析物联网行业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