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和欧元贬值,如何看待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前景?

2024-01-17 10:59:27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加快,对全球跨境投融资产生较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我国外债的相关风险?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日元和欧元贬值,如何看待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前景?

当前,全球流动性趋向收紧,外部融资成本上升,一季度我国外债余额出现下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外债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口径外债余额27102亿美元,比上年末下降364亿美元,降幅1%。对于此变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认为较温和:“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加快收紧等各种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债会保持合理有序发展态势。下一步,外汇局将加强外债形势监测和分析,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首先,外债增幅相对稳定。近几年,我国全口径外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在14%至16%之间,外债增幅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没有出现过度积累。“在本轮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没有出现持续的、集中的跨境融资情况,也就是说我国外债没有过度加杠杆,所以去杠杆风险应该说是可控的。”王春英表示,近期,外部环境发生调整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继续呈现双向波动格局,汇率预期也相对稳定,所以外债过度去杠杆风险并不高。

其次,我国外债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外债增长主要来自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大部分具有长期投资需求。传统融资型外债增幅比较小,中国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以及期限结构都有所优化。同时,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对比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总体上看,中国依然是对外净债权国,各类对外资产超过各类对外负债2万亿美元,即一季度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的对外净债权是2万亿美元。

数据显示,一季度末,银行和企业、民间部门的外债余额为2.1万亿美元,占全口径外债余额的比例是79%;民间部门对外债权类资产是3万亿美元,高于民间部门承担的外债规模。债权类的资产主要是债券、存贷款等流动性比较高的资产。“在外汇市场有效调节下,银行、企业等民间部门有条件和能力满足债务偿还义务,实现对外资产和负债的自主匹配。”王春英说。

再次,中国外债安全性指标保持稳健。我国是净储蓄国,经常账户持续保持一定规模顺差。从衡量偿付能力的几个具体指标看,2021年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都在国际公认安全线以内,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水平。从短期流动性来看,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居全球首位,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比例是45%,这也远低于国际警戒线100%的要求。

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看来,为防范化解外债风险,政府和市场层面有必要加强对国内外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拟定应对资本流向反转的预案。此外,还应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发挥汇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继续稳慎推进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制度型金融开放,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可预期性,提高交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吸引中长期资本流入。

当前,面对多年来少见的通胀,全球大部分经济体加快货币紧缩步伐,新兴市场面临资本外流、汇率贬值的压力。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是否平稳成为市场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多位专家认为,当前,我们更有信心也更有条件,可以有效化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中国外汇市场有望延续平稳运行态势。

我国综合实力更雄厚,可以更好发挥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2.1倍,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11%增长到18%以上,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迈上了新台阶。近期,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较快企稳回升,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发展态势。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回到荣枯线以上,消费和投资也在继续回升,经济增长动能增强。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见效,未来中国经济会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可以更好保障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和GDP的比率一直在2%左右,始终处于均衡合理区间,国际收支的平衡性与稳健性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突出。同时,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逐步优化,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民间部门持有对外资产接近6万亿美元,抵御外部冲击的资源更加多元,也更加充足;外债增长和经济增速相匹配,而且稳定性提高,外债各项安全性指标都在国际公认安全线以内,风险总体可控。

中国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拓展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我国营商环境逐渐改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地实施,更多外企来华投资兴业。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主体类型,也增加了资金的来源类型,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更有能力吸纳或平滑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有利于促进跨境资金流动的总体均衡。

外汇市场调节机制更加成熟,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能够及时有效地释放外部压力。而且,市场主体交易保持理性有序,预期总体稳定。企业汇率风险中性也在增强,能够更加适应汇率的双向波动。因此,当前更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手段来防范化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美元利率、汇率的影响以及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其实,美联储也面临着控通胀和稳经济之间的两难选择,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节奏,未来都需要盯紧观察。”王春英说,我们会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密切关注外部变化,及时评估影响,同时有序推动外汇领域的改革开放,为有效防范化解外部冲击做好准备。

汇率走势牵动着外汇市场神经。今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的主线是美元走强,主要非美货币走弱。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贬值,但是与国际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仍然较强。

据测算,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超过11%,欧元、英镑和日元兑美元的贬值幅度在10%至17%之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8%。从多边汇率来看,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0.1%,说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从汇率预期来看,外汇远期和期权相关指标显示,人民币汇率没有明显的升值和贬值预期,市场主体总体保持理性有序的交易模式。

“从最近的表现来看,虽然美元进一步走强,但是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的稳定性更加突出。7月以来多边汇率稳中有升。”王春英表示,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表现相对稳健。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仍有坚实支撑。

一方面,中国经济企稳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将继续发挥支撑人民币汇率的根本性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的外贸和外资发展韧性较强,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层面的资金仍会是流入的基本盘,有助于外汇市场供求的基本平衡。市场主体汇率预期基本稳定,保持“逢低购汇、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此外,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仍然发挥着稳定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展望未来,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强势美元对于人民币及非美货币会构成一定扰动,但不会改变人民币基本稳定格局,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经济与市场趋势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市场没有理由单边看空人民币汇率。“目前来看,在我国外贸保持韧性、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跨境资本双向有序流动、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等因素支撑下,人民币汇率仍有望保持在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常态化。”周茂华说。

“从实践来看,汇率灵活有助于及时释放压力避免预期积累,发挥汇率浮动、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管涛表示,汇率灵活就变成了“弹簧”,能够吸收内外部冲击;汇率如果不灵活,冲击会直接传导进来。汇率政策僵化既可能掣肘国内货币政策,又可能影响外汇投资者的信心。要以平常心看待汇率的涨跌,做好自己的事情,让汇率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