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6 09:51:16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6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75BP。这是1994年以来美联储单次最大加息幅度,也是美联储对市场的一次趋近。会议前一周公布的美国5月CPI同比意外创出8.6%新高,市场迅速上调对美联储加息节奏的预期,会议前夕CME利率期货已经隐含了6月、7月均加息75BP。不过,鲍威尔同时表示“75BP的加息幅度不会是常态化的操作”,这为后续美联储尽量避免“刹车”过猛留下了空间。
市场对此给予积极反馈。鲍威尔讲话后,标普500指数由跌转涨,10年美债收益率连续跳水,美元指数明显回落。按当前的政策指引和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将加息至3.5%左右。这是一个很可能让美国经济“硬着陆”的限制性水平,可能也是会议次日美股再度下挫的重要原因。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上,仍然笼罩着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阴云。
然而,人民币资产保持了韧性,走出一拨独立行情。6月16日,A股成交额连续第5个交易日突破万亿,17日在隔夜美股大跌后,A股三大股指悉数上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7附近波动,相比一个月前6.8的高点已展现出企稳态势。这种独立行情背后,恰恰体现了中美经济周期的错位,也预示着后续政策演绎上的不同。
首先,中美经济周期错位。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在增加: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6月创下历史新低,美国版的“预期转弱”已然凸显; 5月美国平均时薪同比创40年来最高,存在中长期通胀脱锚风险,“工资-物价螺旋”似整装待发;美国金融市场条件也已大幅收紧,30年抵押贷款利率升至2009年以来最高,企业债信用利差也抬升至2018年末水平。而中国经济已经走过至暗时刻:尽管5月经济增长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困于疫情,但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然转正,房地产销售呈现出企稳的初步迹象,财政政策襄持下基建投资亦有提速。随着疫情冲击弱化,中国经济的复苏态势将更加明确。
其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美联储激进加息下,今年3-5月新兴市场资本连续净流出,在货币政策上势必受到牵制。但在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加发挥的条件下,在中国经济修复动能依然偏弱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依然可以而且应该维持总体偏松的基调。我们预计,下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着眼于以改革降成本、加大结构性工具使用和拖底房地产领域,促进“宽货币”向“稳信用”的转化。不过,短期降准、降息等总量宽松政策或将按下暂停键。这是因为,美联储后续加息冲击尤需观望,而中国经济刚开启疫后复苏,前期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效应需要一段时间来验证,且当前货币市场资金面依然较为宽松。
再次,中美财政政策背离。美国财政刺激在退坡,2022年美国财政预算赤字率从上年的12.4%大幅降至5.8%。而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是个绝对亮点:在政府债券发行保持规模的同时,配合1.65万亿央行等机构上缴利润、1.64万亿大规模留抵退税、3200亿社保基金缓缴等,三季度还可期待增量财政工具。今年中国广义财政力度极有可能超过2020年。
最后,A股和美股前景反差。美股当前已进入技术性熊市,且衰退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尚未被市场完全计入,后续调整风险犹存。而A股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逐渐进入震荡反弹期,在高景气的成长板块、猪价粮价助推的农业板块、高股息的红利板块、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汽车家电等结构性板块上,已具布局价值。
常言道,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美联储激进加息势必激在全球掀起震荡,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要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人民币资产的前景就值得期待。6月北向资金净流入高达729.6亿元,或许就是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的一个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