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 10:15:29
本次信用危机需要较长时间修复,主要信用风险对象从出险房企向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企蔓延。
据市场消息称,央行要求部分银行6月13日起每周上报对65家房企的风险敞口,并要求部分房地产风险敞口较大的银行上报4月、5月持有的债券、开发贷和按揭数据。
房地产是现阶段国内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作为房地产风险最大的承担方,银行对房地产的直接风险敞口主要体现在房地产相关的信贷、债券投资、非标投资等方面,房地产风险持续发酵下相关涉房资产质量有何表现?
2017-2020年35家样本银行 涉房信贷占其贷款总额的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受贷款集中度管理的影响,银行控制总量,2021年末样本银行涉房信贷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同比下滑0.71PCT至32.39%。按揭和对公涉房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对公贷款下滑更明显,随着房企偿债能力弱化,银行放缓对公贷款投放。
35家样本银行中有20家披露了房地产的不良贷款水平。从资产质量看,2017-2021年20家样本银行的按揭不良率维持0.2%-0.3%低位,资产质量稳定、风险较低。
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4015家参试银行敏感性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若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增加15 PCT、购房贷款不良率增加10 PCT,2020年末参试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下降至12.32%,下降2.07PCT。即使后续对公贷款不良率上升速度加快, 但银行整体风险承受边界较高,相关不良资产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较为可控。
除涉房贷款外,银行可能通过自营资金或表外理财资金投资房地产相关的债券(地产信用债、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和非标资产(信托、资管计划),银行需要对这类涉房资产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
过去很长时间,房地产非标融资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系统,银行资金借助信托、券商、保险、基金子公司等通道投资非标资产,绕道为房企融资开闸放水。近年来监管严控通道业务,银行投资非标空间受限,叠加2021年部分房企信用风险开始暴露,银行动态调整投资地产债比重。如2021年末招行表内投向涉房非标和信用债的资产规模同比大幅减少45.62%至155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1.68%,同比下滑1.74PCT。
资产质量方面,近阶段房企债券和信托违约事件频繁,相关资产质量大幅下滑,但银行所投资的涉房债券和信托相关资产规模远小于对公贷款,整体对银行冲击有限。如2021年末招行、兴业、民生和平安银行的对公涉房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5%-10%,其中涉房非标和债券占总资产的比重处于1%-3%之间。
当前银行对房地产的风险敞口体现在对公业务(涉房信贷、非标、债券)上。房企信用事件频发的情况下,银行明显收缩对公业务规模,比如放缓信贷投放、减少地产债和相关信托计划的投资比例,导致房企融资端出现一致性收缩,加速信用违约。信用一旦丧失,重新恢复需要付出更高代价。短期宽松政策无法改善房企信用环境,本次信用危机需要较长时间修复,主要信用风险对象从出险房企向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企蔓延。部分房企只能选择降价促销、暂缓投资、加快存量资产处置速度来回笼现金,缓解流动性风险,避免自身信用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