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 09:00:57
美联储的政策目标是为了稳定美国经济,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
6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到1.5%至1.7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首次加息75个基点,也是最大幅度的加息举措。
5月份,美国通胀率超出市场预期。通胀如同一头猛兽般难以驯服,美联储此次加息力度之大,也可以看到该国通胀之顽固。甚至于,鲍威尔表示,为了使通胀恢复正常,预计下一次依然有可能加息50至75个基点。
此次加息落地之后,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力度还会加大,如同1979年上任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通过超预期加息,以遏制高企的通胀。当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一度达到19.1%,而“沃尔克时刻”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拉美诸国陷入了债务泥潭。
最近几个月,美国经济处于“发热”的状态,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而通胀率不断超出预期。除了地缘政治危机引发的能源、粮食价格上涨之外,劳动力市场价格也在上涨,多重因素推高了通胀率。尤其是,5月份通胀率超出预期,通胀的预期形成。
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高度重视通胀风险,寻求实现充分就业和2%的较长期通胀率的目标,同时强调美联储将坚定致力于将通胀拉回2%的水平。换句话说,美联储将通胀率拉回到2%作为自己首要的目标。这意味着,美联储改变了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货币政策,同时也意识到美国经济可能进入滞涨的泥潭。
目前看来,美国经济增长率放缓、通胀率上升、薪资价格上涨,另外,此前两次加息没有缓解通胀,反而加剧了通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通胀已经影响了公众的态度,使得美联储工作更加困难。在经济增长、通胀率、充分就业等目标之间,美联储需要进行选择。加息缩表之后,货币紧缩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率造成冲击。但如果不采取超常规的手段,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涨可能会再次重现。
美联储是美国的央行,但是美元是全球性货币,是全球货币金融市场的中心。美联储的政策目标是为了稳定美国经济,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
这是当下国际货币体系扭曲结构的必然结果。可以预见,美联储政策的调整会沿着金字塔体系延伸和放大,甚至在全球资本市场产生蝴蝶效应。
首先,美联储超常规加息意味着货币宽松周期的结束。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之后,美联储打开了货币宽松,甚至无限量宽松的闸门。过去两年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膨胀了两倍多,全球流动性泛滥。
此轮暴力加息意味着全球将进入货币紧缩的时代,欧洲央行货币立场调整至中性水平,负利率时代将结束。从宽松到紧缩的调整之路不会平坦,因为要引导和管理市场情绪,以及公众的心理预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就像前几年美联储以及各发达国家央行不断释放流动性,依然难以把通胀拉起来,现在骤然进入紧缩通道,也未必在短时间内将通胀“驯服”。
其次,美联储大幅度加息会影响资本流向。资本从新兴市场向美国回流,必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比较剧烈的冲击。2013年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宽政策,新兴经济体资本外逃,货币贬值,债务压力陡增。显然,这次美联储的加息缩表力度要比2013年还要大,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也要更加剧烈。
上个世纪80年代,保罗・沃尔克制服了美国的通胀,维持了美元的信用,但是让发展中国家掉入了债务的泥潭之中。在货币宽松周期,债务泛滥、货币紧缩之后,无论企业还是个体都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还债压力,尤其是美元计价的债务。在利率上升、汇率贬值之下,债务违约的现象会普遍出现。
最后,货币紧缩时代的经济增长动力更多的要依靠全要素增长率的提升,这对世界各国经济的成色和质量是非常大的考验。
简言之,通胀的原因是复杂的,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并不一定有效。地缘政治危机推高能源、食品价格上涨,美国贸易战的政策还没有下架,扰乱了全球供应链,也增加了美国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这些都是美国通胀攀升的原因。而这些,不是靠美联储主席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