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0 09:46:03
相较4月数据,5月金融数据整体实现超预期增长。M2增速较快回升,信贷、社融也比去年同期多增较多。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几个月国内密集出台增量纾困助企政策,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显现,国内总量与结构性工具配合,注重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支持,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回暖。
与4月新增6454亿元相比,5月新增信贷数据出现大幅增长。住户新增贷款由上月的减少2170亿元转为增加288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也从增加5784亿元变为新增1.53万亿元。
另从信贷结构来看,住户短期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小幅多增34亿元,中长期贷款则比去年同期少增3379亿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但结构仍待改善。疫情对消费的制约缓解,消费贷款有所恢复,居民购房需求仍然偏弱。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进一步表示,从5月信贷结构看,居民与企业信贷需求呈现明显回暖迹象,但5月新增贷款供需主要来自企业部门,居民融资需求仍偏弱,主要拖累来自房地产信贷需求仍偏弱,同时,企业新增贷款同比多增7243亿元,主要贡献来自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反映企业融资需求有待提振。
“5月新增贷款较4月反弹,反映国内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明显回暖。一是,经济活动恢复。疫情受控,国内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经济活动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二是,国内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周茂华分析称。
相较4月出现明显回暖的还有社融增量。初步统计,2022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
具体来看,5月新增社融中包括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393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40亿元,同比多减24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32亿元,同比少减27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19亿元,同比少减67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68亿元,同比多减142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08亿元,同比少减96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06万亿元,同比多388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2亿元,同比少425亿元。
此前,叠加疫情发散、国际经济形式等多方因素影响,4月社融交出新增9102亿元的“成绩单”,远低于市场预期,引起广泛讨论。而5月社融增量情况则是稳稳超出市场预期。
周茂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社融指标同比多增反映国内实体经济活动回暖,相应社会融资需求改善;从分项结构看,主要贡献来自实体经济贷款、专项债发行同比多增,一方面,国内实体融资需求回暖;另一方面,今年政府专项债发行前置;以及低利率环境下企业债券发行增加。
温彬指出,5月社融加快增长,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是主要贡献分项。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1.06万亿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比重为38%,主要由于财政政策加快发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提前。
另一方面,货币供应延续了4月的强劲走势。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1.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当月净回笼现金80亿元。
M2增长加快,创近期新高。温彬认为,创造这一增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央行4月25日降准,上缴结存利润,释放长期资金,流动性水平相对充裕;本月人民币贷款增量明显,加大了信贷派生力度。此外,还有本月财政支出加快、去年5月基数较低等因素。
通过本月金融数据,也不难发现政策效果正在逐渐显现。在温彬看来,本月金融数据整体超预期增长,体现了货币金融政策落实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要求,加大信用供给力度,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显现。
温彬认为,本月金融数据表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显现,但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不够理想,说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偏弱。下一阶段,要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要求,大力提振有效需求,优化信贷结构,着力推动中长期信贷增长,加快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尽快企稳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
而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势,周茂华认为,新增贷款有望逐步改善,社会融资有望保持较高水平。国内疫情受控与政策支持,经济活跃度上升,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回暖。一是,国内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增量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此前国内采取“总量+结构”和改革手段,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融资;二是,国内房地产有望逐步回暖。目前,部分一线热点城市楼市销售回暖明显,随着各地稳楼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楼市需求有望带动居民端信贷需求。国内总量与结构性工具配合,注重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国内信贷结构将持续优化,稳健货币政策有望保持偏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