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关注哪些重点?

2024-09-26 10:33:17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5月底前都要出台实施细则。宏观政策层面,预计财政政策的重心将落在留抵退税、保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和基建投资;货币政策将保障短期流动性宽松无虞,主要依靠结构性工具发力。

从统计局公布的4月各项经济指标可以大致推断出4月的潜在GDP增速水平大概率已经落入负区间。虽然当前经济形势压力较大,但5月以来中央和地方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局部疫情也开始好转。参考2020年第一轮疫情冲击时的情景,经济将在5月迎来拐点。据我们测算,如果全国整体复工达产的状况能够在6月达到2020年二季度的水平,那么5-6月份的潜在GDP增速会逐步向上、转正,二季度GDP将实现正增长。

公共财政的重点发力方向在留抵退税,国常会要求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2.64万亿元,力度超过2020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财政支出,预计支出方向会更加向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和保民生领域倾斜。政府性基金则主要借助专项债向基建投资发力,专项债发行提速,6月市场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政府债供给压力。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目标下货币政策的宽松取向暂时不会改变,但传统总量货币政策在海外发达经济体加息周期的影响下实施空间逐渐缩窄,或将让位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财政政策。流动性宽松+结构性工具主打的货币政策应急操作,符合2020年上半年疫情冲击中较为成功的货币政策实践。宽信用将依靠基建发力、地产改善和困难行业增信,宏观杠杆率有望再次上行,加杠杆的主体将主要是政府和企业部门。

保供:供应链问题出现以后,物流保障成为政府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优化复工达产政策,保障货运通畅,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是国常会的最新要求,5月供应链问题开始逐步缓和。

稳价:俄乌冲突升级给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和粮食价格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煤炭的保供稳价在特殊时期意义重大,国常会要求今年通过核增产能、新投产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

地产:政策松绑成为明确的趋势,但地产市场基本面的反弹需要一个过程。商品房销售可能在疫情冲击过后的三季度反弹,但即便销售能够快速反弹,房企的开发也只能循序渐进。预计地产投资大概率在今年二季度疫情冲击下触底,但明显反弹可能要等到2023年。

消费:国常会6方面33项措施中直接刺激消费的措施仅有“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其他措施则相对间接,包括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以及一些补贴和延期还本付息的举措。市场曾一度期望政府能够通过消费券的方式来刺激消费,但现在来看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考虑到今年财政资源相对有限,政府更倾向于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撒胡椒面。

稳增长政策发力,经济复苏过程中,前期业绩压力较大的行业也可能会提供更大预期差,一些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消费服务业、受供应链约束较大的制造业可能是下半年弹性比较大的方向。以基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稳增长主题胜在确定性高,预期差相对小一些。能源、电力相关产业的保供也将带来一定增量。

当前资产荒的环境仍在延续,预计流动性持续偏松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支撑利率的短期下行行情,可以适度博弈杠杆策略。然而这一轮的经济预期底大概率已经出现,再加上6月债券供给压力或将大幅增加,年中以后债市的利空因素将陆续增多,须警惕二季度后期的利率上行风险。

国内疫情的不确定性;局部市场的信用风险;海外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的变化;地缘冲突的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