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1 13:11:23
围绕刚性兑付的话题,信托业招致颇多非议。更令从业者惴惴不安的是,伴随信托规模一路飙高的背后,却是利润的下滑。
2016年,在制度红利渐失的当下,突破传统模式,实现业务创新是68家信托公司都不能回避的现实。
转型迫在眉睫。、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然而,信托本源的回归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从短期看,缺乏新的业务增长点是行业大患。
通道业务:盈利微薄VS风险上升
“如果信托公司还依靠牌照优势去做通道业务,对产品没有管理权,而只是简单地赚取微薄佣金,未来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弱,对信托公司的业务扩张也没有帮助”。北京一家信托公司业务条线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业内普遍认同的“通道业务”是指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向银行发行资管产品,帮助银行曲线完成信托贷款,并将相关资产转移到表外的过程。
从2011年开始,信托规模呈现上升趋势,迈过10万亿元大关之后,信托一路飙歌挺进了15万亿元规模,其业务模式仍以通道类、地产融资类和政信类三大业务为主。
信托协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三季度末,信托产品中银信合作类产品余额约为3.80万亿元,占信托资产15.62万亿元的24.33%。银信合作曾经一度成为信托公司主要的业务板块。
“这个业务赚钱很容易,最开始信托公司可以拿到千分之五的佣金。”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然而,随着通道业务陆续曝出信托公司和银行在刚兑中越来越多的扯皮事件,信托对这类业务也日趋谨慎。
“2015年,我们也发生了一起通道业务纠纷,目前事件仍未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相对强势,以前信托公司借助通道的确实现了规模增长,但是现在,纠纷曝光一方面影响公司信誉,另一方面收益在下降,2016年对这类业务涉及的会更少。”北京一家信托公司人士分析,从业务看,信托公司在通道业务中的收益已经从千分之五降到万分之三,大部分信托公司在这块业务上大多盈利微薄甚至亏损。
某研究员认为,这一模式已经不能支撑信托业的发展。“通道业务主要是信托公司为银行做通道,并没有体现信托的功能,信托公司要实现创新需要更多的业务探索。”
转型动力:规模增长VS利润下滑
对信托公司来说,转型并不容易。一个严峻的事实是,随着信托规模的增长,信托全行业的利润却出现下滑态势。
信托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信托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548.71亿元,第三季度实现利润总额156.85亿元,较去年同期水平增长8.37%,增幅较2015年第二季度的水平大幅回落24个百分点。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分析报告称,经营业绩增速放缓一方面在于信托公司传统业务模式正遭遇其他金融子行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金融同业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抢占了信托公司的业务份额;另一方面缘于新增业务规模增速下降,信托业务规模短期内缺乏新的增长点。
上海一家信托公司人士也表示,信托传统业务模式,比如地产等产品发行放缓造成的萎缩,短期内很难有新业务补充。包括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等产品的创新需要假以时日。
这一判断与信托第三方观察机构的结论相同。
某分析师认为,目前信托业正处于转型期,利润增速放缓,这不会影响其根本。“真正的挑战是信托公司要如何从传统行业中突围,实现新增业务的完美转型。”
2015年《信托公司条例(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指出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不仅加大了对融资类业务的约束,而且推进信托公司向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转型。
《条例》规定,信托公司净资产与全部融资类单一资金信托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5%;在针对集合类信托的杠杆率方面,净资产与全部融资类集合信托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2.5%。对融资信托对单一客户的集中度也做了限制,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方式对单一融资者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的15%。
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分析认为,上述新规对财富类管理提供了宽松的政策,随着高净值人群的增加,财富管理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信托业从事财富管理业务大有可为。这恰好也是回归信托本源的业务模式。
记者了解到,多家信托公司已相继成立财富中心,并和私人银行联合开发多款产品,满足高端人群需求。
此外,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背景下,债券市场将迎来长足发展。范杰认为,信托公司从做通道业务到主动发挥参与资本市场行为,意味着其转型的决心在加强。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望成为信托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68家信托公司中已经有36家取得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来自:中国经营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