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务承压效应:报表隐现“兜底”压力

2022-07-19 11:20:26

 

 


   双重压力下,已披露的信托年报呈现了两个特点,一是调节收入结构维持业绩,二是兜底和化解风险。

 

  一张年报,可以窥视信托公司这一年的“酸甜苦辣”。


  2015年信托公司经历了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传统信托业务承压愈发严重,一方面是项目减少、信托在选择项目上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面临着2-3年前急速扩张遗留下来的兑付压力。


  双重压力下,已披露的信托年报呈现了两个特点,一是调节收入结构维持业绩,二是兜底和化解风险。


  投资收益高增长“隐忧”


  信托业务承压使得投资收益的高增长更为显眼。


  近日中铁信托披露2015年年报显示,其本部实现投资收益1.4亿元,同比增幅达527.88%。其中因持有宝盈基金等股份合计实现收益达1.01亿元。


  而中铁信托并非孤例。就投资收益这一项,中信信托2015年同比增762.27%、中融信托同比增277%、国元信托同比增118.84%,不一而足。


  多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资收益高增长主要源于2015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比如去年整体证券类产品投资收益较好,同时证券、基金公司这两年收益较为可观。


  “除与资本市场发展相关外,也与信托公司更为重视提高自有资金管理效率有关。”华北某信托内部人士称,部分信托公司都加强了自营团队建设。


  此前未被重视的一项行业数据也正说明这一高速增长。


  信托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末行业投资收益为204.24亿元,到2015年末这一数据为367.11亿元,同比增长达79.74%;而2015年信托业务收入为689.32亿元,同比增速6.49%。


  从年报反馈的数据来看,投资收益大幅增长,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信托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股权。


  除了前述中铁信托外,作为行业风向标的中信信托2015年实现投资收益56.22亿元,其中转让泰康人寿8.80%股权形成收益达43.24 亿元,此外因持股信诚基金(博客,微博)、信诚资管分别获取收益1.39亿元、1.22亿元。


  最新的数据则是,国元信托实现投资收益6.81亿元,其中因持有国元证券(000728,股吧)获取收益4.31亿元。


  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信托公司所持证券、基金、保险公司股权增值的同时,不少信托公司也寻求用自有资金在二级市场获取收益。


  年报显示,四川信托、陆家嘴信托等从证券投资中获益良多。其中陆家嘴信托较为典型,其报告期内实现投资收益2.69亿元,而其投资收益全部来自于证券投资。


  此外,不少信托公司投资收益的增长则主要源于其它收益。中融信托较为典型,虽然持有信托业保障基金、新湖财富股权带来近亿元投资收益,但这与其7.92亿元的收益总额仍相去甚远。


  年报显示,中融信托其它投资收益项达6.96亿元。这一现象同样出现在交银信托、昆仑信托、民生信托、新时代信托等多家公司。


  业内人士称除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外,其余都归为其它投资收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投资都是可以的,比如购买资管计划,或者信托公司自用房产售卖等。”华东某信托业内人士称。


  “以前增长主要依赖信托业务,但在现在这个周期下固有业务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某中型信托业内人士称,目前固有业务整体规模在行业占比约30%,且近两年增资后固有规模大幅增长,发展固有业务对帮助信托业务走出周期很有好处。


  投资收益的高增长也引发了部分人士对增长可持续的担忧。“去年投资收益高增长源于证券市场发展,今年资本市场较为平稳,股权投资、证券投资高收益可能难以持续。”华东某信托业内人士称,如果今年信托业务收入也没有上去,那今年的利润增长就很困难了。


  风险敞口观察


  信托业务加载在信托公司身上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增量,更来自于存量,即信托风险项目。虽然信托风险事件时有耳闻,但在信托年报中除了诉讼情况外几乎无从体现。


  信托公司的风险处置往往会在财报中留有痕迹,业内人士认为固有资金与信托资金相互交易、自营资产不良率和资产减值损失或可作为三个观察窗口。


  “刚性兑付”未真正破题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对于风险的处置仍首要选择兜底,以避免声誉受到影响,为后续资产处置争取更多时间。


  信托公司兜底时选择使用自有资金或股东资金在行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这其中部分会体现在“固有资产与信托资产相互交易”(下称“固信交易”)一项。


  几乎所有公司在年报中对该项目仅披露数字,而并不写明具体内容。要注意的是,固信交易中风险项目只是可能性之一,并不能代表风险敞口。用自有资金投资本公司信托计划以获得增值,或者信托计划未能如期完成募资,暂时用自有资金补足金额以保证项目成立等情况也包含在该数据中。


  截至4月29日中午,已披露年报的44家信托公司中固信交易新增额较大的信托公司有华能信托、建信信托、陆家嘴信托、中融信托等,其中中融信托这部分数据是“从无到有”,2015年期初为0,到期末增加了17亿元。陆家嘴信托则新增最多,2015年新增42.6亿元。


  当信托公司选择用自营资金刚性兑付后,下一步是进行后续风险处置,通过司法诉讼、拍卖等方式回收资金,大部分的风险可由此化解,但也不排除项目完全演变为坏账的情况。


  已披露的信托年报中,信托公司的固有资产和信托资产需要进行分报表披露,在固有资产的披露中包括不良资产数据,即自营资产不良率。通过自营资产不良率的变化亦可窥信托项目的真实风险状况。


  比如国元信托在年报中提到,期末可疑类资产为公司“国元信托-湖南信托滁州中普城市广场项目贷款单一资金信托”项目垫付费580万元,预计可收回50%。


  2015年报中,信托公司自营资产不良情况出现三类分化,一是不良率为0,这仍代表大部分公司的表现;二是部分公司不良率出现激增,2015年从不良率为0到出现不良者增加数量多于往年;三是往年不良率高企者逐渐化解。


  已披露年报中不良率同比增长较多的信托公司包括北方信托从期初的0增至14%,对应不良资产4.4亿元;华澳信托从0增至10%,对应不良资产1.8亿。


  同时,去年不良率猛增至50%的华宸信托今年出现下降,降至30.98%。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西藏信托,不良率从9.36%下降至6.53%。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公司在不良率下降的同时,不良资产规模仍在上升,分别增加了3.7亿和1.8亿。


  当然,无论固信交易数据还是不良率,均不能完全作为信托公司风险的代表,当信托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出现某些问题时也会计入其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