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从股市现状浅谈当前金融市场形势
金融从来都不是只属于西装革履的精英阶层才能接触到的神秘事物,特别是在近年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居高不下,人均消费收入比不断扩大的时候,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与整个金融系统息息相关。
大到房贷、车贷,小到网上一次购物,信用卡一次透支,都与金融系统的运转密切相关。
甚至可以反过来说,金融系统的任何一次波动,都会对每个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股市小风波
先从一个股市的小风波说起。
6月15日,沪深股市多只个股闪崩,包括豫金刚石、创力集团、华西能源、华仪电气、齐翔腾达等30多只个股闪崩跌停。
前一天14日,天成自控、东方海洋、波导股份、绿庭投资、园城黄金等19只个股闪崩跌停。
短短两日之间闪崩个股的数量达到50多只,这在近几个月都是属于比较少见的。
上一次发生大规模个股闪崩,还是在今年的2月1日,当天A股盘中多支小票集体闪崩并跌停,全天三大板共有268支股票跌停。
总体来看,其中238支股票都是总市值不超过100亿的小票,比例占到了闪崩股票的89%。
在这两次大规模个股跳水,集体闪崩之外,近期小规模的个股闪崩也时有发生。
5月31日上午,锦富技术股票突然快速冲向跌停、没有一丝反弹,跌停收盘。
麦趣尔6月7日上午闪崩,6月8日公告停牌。
金洲慈航6月4日下午闪崩,股价直线跳水,跌停收盘,6月14日公告停牌。
中南文化6月12日更是开盘就闪崩盘。
这一大波个股闪崩的背后,其实是国家开始下手,准备挤碎金融行业的泡沫。但是具体来说,还有一些区别。
2月1日的个股跳水,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发布。
虽然没有正式实施,但是公布的征求意见稿里面透露出来的政策,和最终会确定实施的版本相差并不会太大。
在《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一系列将要实施的政策,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冲着高杠杆的信托产品去的,目的就是为了减杠杆。
虽然之前对信托产品已经有了规定限制高杠杆,但是各大机构还是利用政策漏洞,在纸面上保持不到1∶2的杠杆,但是在操作中却通过各种中间环节,将实际杠杆放大到了1∶3。
为什么信托资金要拼命加杠杆,就是因为杠杆越高,收益越高。
虽然风险也会相应增大,但是在高额收益的诱惑下,大家纷纷增加杠杆也就成为了信托行业默认的潜规则。
而《意见》通过调整政策,将之前的漏洞堵上,各大信托资金就不能再通过别的手段来加杠杆,确保了实际杠杆保持在1∶1。
这样一来,等到《意见》的正式文件下发之后,之前已经加了杠杆的信托产品,到期没有办法继续续期,那这部分产品只能选择重新调仓。
各大信托产品重新配资,风险过高,预期又不够好的小股票,理所当然成为了第一个被抛售的牺牲品。
大量、集中的抛售,导致这些股票股价一开盘就跌停板。而且脱手越晚,吃亏越多,也造成了这些股票一旦跌停板之后,连一丝挣扎的余地都不会有。
到了5月,《资管新政》正式出台实施,剑指股市、债市、房地产三大资管通道。
如此一来,金融行业去杠杆已成定势。
降低负债率
所谓去杠杆,目的就只要一个,就是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手段也很简单粗暴,就是降低负债率。
但是很多企业和机构不愿意降低负债规模,为什么?难道这些人智商有问题,欠人钱感觉很爽么?
事实上,还真的是很爽。有一句话用来解释这个道理非常恰当,叫做“负债越多,赚钱越快”。
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家工厂生意很好,老板想新增一条生产线,需要100万,新的生产线建成以后,工厂年纯利润就可以达到40万,两年就可以赚回本钱来。
但是工厂现在虽然生意很好,但每年纯利润只有10万,要兴建新的生产线,需要十年时间。
但是市场变化很快,也许再过三年,旧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就会被淘汰,可能年纯利润只能有5万。
如果只靠自己的纯利润去发展,工厂的最佳结果就是苟延残喘十年之后倒闭。
但是老板很有头脑,跑去跟银行抵押贷款了70万,拿出之前积攒的30万,引进了新的生产线。
因为产品新颖,市场比预想的还要欢迎,年纯利润预计能达到45万。一年半的时间,老板就能还清银行的债务。
这样一比较,结果就非常明显了,工厂如果不跟银行借钱,5年之内,只能赚到40万。
而跟银行借钱之后,虽然短期内工厂负债70万,但是5年内,工厂能产生的纯利润将会达到225万,还清银行贷款和利息,还有148万。
148万比起40万来,总量翻了三番还多。
而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借鸡生蛋的手法,带来的效益比起例子里面的数据还要更加夸张。
如此一来,也就可以明白,《资管新政》要求的去杠杆,降低负债率,对各大市场主体来说,堪比用刀子割身上的肉。
负债低了,赚钱的速度也就放慢了,自然没人愿意。
但是《新政》实施已成定局,所有人只能适应。而以往还可以融资的影子银行,也被《新政》堵死,至少明面上谁也不敢踩这个雷。
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金融市场融资规模增量不断下降,金融市场流通性逐渐降低,而各大市场主体的融资难度不断上升。
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不敢顶风把钱借给需要钱的,而那些需要钱的又找不到钱,再加上之前形势一片大好,摊子铺的太大,找不来钱,资金不能周转,资金链越绷越紧,随时面临断裂的风险。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企业找钱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保证企业的生存问题了。
找不来钱,又很缺钱,怎么办?只能走上抵押股权借钱的路子。
而在此之前,沪深股市的股权质押现象已经非常疯狂了。
两市涉及质押的个股已经达到了3447只,占到个股总数的97.76%,整个市场几乎可以说是“无股不押”。
这些质押股份合计达6130.16亿股,估算整体质押市值达到5.81万亿元。
虽然大部分都是市值不足百亿的小股票,但如此高的占比,如此大的资金体量,累加产生的市场风险还是非常巨大的。
这种形式下,许多个股为了改善资金链紧张,又继续质押股份借钱。
直接的后果就是现在沪深两市的股票,有361只股份质押比例超过40%,129只比例超过50%,51只比例超过60%,还有10只股票的比例甚至超过了70%。
甚至还有一大批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自己手里的股份几乎全部质押出去了。
这样带来的后果,在金融形势宽松的时候只要企业飞速发展,就没有什么关系。相反还能刺激产业加速发展。
而到了金融市场的时候,如此高的质押比例,带来的不良影响将会非常严重。
原因也很简单,借钱的人之所以愿意借钱,就是因为看中了这家公司的股价有增值的空间。
但是金融市场一,再加上中美带来的消极情绪和黑天鹅的不断出现,股市行情一路走低。
借钱的手里握着的股票价值缩水,从10块跌成8块,借钱的担心股票继续贬值,到最后手里会剩下一张纸,自己的钱就打了水漂,那损失就大了。
于是为了降低风险,借钱的就给抵押的两个选择,要么你继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做抵押,要么借钱的就要卖掉一部分你的股票回笼资金,免得赔得更惨。
等到抵押的没什么有钱的东西可以抵押了,借钱的也没得选了,只能卖掉一部分股票来回笼资金。大规模的抛售,数亿资金被吸走,股票自然闪电崩盘,彻底跌停。
这就是6月15日沪深两市30多只股票闪电崩盘的原因。
唐小僧爆雷
那股票闪崩和又和每个人的钱袋子又什么关系?
还是先从金融行业的一条新闻说起。
是的,没错,就是曾经与钱宝网、雅堂金融、联璧金融并称为“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的唐小僧,倒了。
这一下四大平台,三家雷已经爆了,也就剩下一个联璧金融不知道什么时候爆。
6月16日上午,唐小僧高管主动到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区经侦支队自首。随后,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区分局查封了唐小僧的母公司资邦金服。
其实在唐小僧爆雷前,就已经有所征兆。
早前唐小僧在自己的理财APP上发布了一则公告,平台将于6月15日22:30至6月19日14:00进行系统升级,系统升级期间暂停运营。
而在行业内部,选择放假期间进行系统升级,还是很少见的。再加上长达四天的升级时间,确实非常可疑。
也有投资人赶到了资邦金服办公现场,跟随警察要求到访人员到经侦支队报案并填写个人信息, 10多人投资金额从几万到上百万不等。
19日9:30至10:00的短短半小时内,就有上百名网络理财平台“唐小僧”的出借人赶到经侦支队,递交相关材料。平台显示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750亿元。
很多人不但自己放了几十万进去,为了薅羊毛,得到返利,还用家人的账户注册新用户,放进去几十万,平台倒闭,所有投进去的钱都不见了。
之前唐小僧曾经披露过营业数据,唐小僧平台的借贷金额达9.32亿元,笔数53994笔,但这么大笔的借贷数量和金额,平台的借款违约数却是0,这在网贷金融平台里面,绝对是神话一般的存在。
17年1月20日,唐小僧母公司资邦金服正式被瑞宝力源战略重组,成为旗下一个重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而瑞宝力源的母公司中国瑞宝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央企,但是后来经过一系列股权变更之后,早就变成了民营企业。
但曾经的央企经历,却时常被唐小僧拿来作为宣传,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唐小僧自称是P2F(个人对金融机构)模式,资产安全性是银行级别,但实际上其资产全部都是个人、企业债权,而不是金融机构。
而从唐小僧成立以来,根本没有按照行业规定上线第三方银行存管。
从这种种迹象来看,唐小僧的倒闭丝毫不令人意外。但是为什么,偏偏是选择在6月15日这个时候爆雷,就有很多问题了。
债务违约
再回到前面说过的股市闪崩,背后的原因是上市公司质押股权之后,股价下跌,抵押的股权资不抵债,出资方抛售股票回笼资金导致的。
而随着《新政》继续实施和摩擦继续升级,再加上国内市场内需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略显疲软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一年。
这段时间,金融市场收缩,过高的股权质押率和质押比例,必将导致部分企业继续股权质押融资维持运转,抵押股权资不抵债,崩盘现象还会继续发生。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那么这个恶性循环是好是坏?
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金融行业建康发展。但从短期来看,必定会挤破一些金融泡沫,造成阵痛。
但是要想治病,只能下猛药。想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的现状,革除弊病,是根本不可能的。
随着崩盘加剧,整个市场的债务违约率必然会进一步上涨。最直接的,就反映在债券市场不断爆出的违约事件上。
今年债券违约金额已超过160亿元,多于2015年总和,比起2016年和2017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但实际上,表现和之前两年一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债券市场利率的下行趋势。
正所谓,欠钱的是大爷。如果债权利率还继续走高,负债承担的利息就会越高,还不起钱的结果必然导致违约率急剧上升。
所以为了安抚市场情绪,债券利率只能下调,以此缓和债务违约的危机。
但是应该说明的是,整个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单独的市场,他和方方面面都是息息相关的。
6月15日,沪深股市多只个股崩盘,其实就是股票已经不抵融资额的表现。
而唐小僧的崩盘,只有三个原因,要么高管卷钱跑路,要么借贷违约过了红线,难以为继,要么就是投资人挤兑,形成大量资金缺口。
但是从目前的报道来看,第一和第三都不太可能,唯一有最大嫌疑的就是第二条,就是唐小僧把钱借出去,结果借钱的人和企业破产了。
资金收不回来,打了水漂,投资人的钱都没有了,那么这个平台唯一的结局就只能是崩盘。唐小僧高管的自首,也间接印证了这种可能性。
因此,可以这么说,唐小僧的崩盘,其实不过是当前金融紧缩,债务违约大潮里面的一个缩影而已。
可以料见,这样的缩影绝对不止有唐小僧一个,也绝对不会止步与唐小僧的身上。
截至6月13日,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已经达到4270家,仅5月份就有10家平台倒闭跑路。
债市违约频频“爆雷”、5月社会融资量与之前年度相比“腰斩”,市场波动剧烈,引发了整个市场对去杠杆用力过猛的担忧。
于是在6月18日当天,央行“加班”表态,发布了题为《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经济金融运行平稳》的公告称,,积极有效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稳定市场情绪。
可是事实如何呢?刚刚第二天,唐小僧就爆了。
平台交易总量750亿,就算数据造假,最少也有300亿。而这些钱,就是去杠杆,降低债务率必需要付出的代价。
至于那些人被套进平台损失掉的钱,只能怪自己太过贪心。
正应了那句老话——你惦记别人的利息,别人惦记你的本金。
“薅羊毛”与本金
6月14日,: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虽然有些时候,有关部门说的话可能要好好分析分析才能相信,但是这一次,郭树清这么直白的告诫,确实是要听一听的。
而且目前金融紧缩导致的债务违约高发,,信息不公开,操作不规范等等问题的存在,平台的债务违约率比起一般企业债券的违约率要高得多。
高到什么地步呢?
从5月已经有10家平台跑路了,国内四大的唐小僧也崩盘了,就可以看得出。
如果说普通理财的收益是1,互联网金融的收益是2,普通理财对应的风险也是1,互联网金融对应的风险就是6,而并不是与之相对应的2。
这样一对比,非常明显,这个时候还把钱投到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已经不是承当高风险获取高收益了,而是承担超高的风险,获取普通的收益了。
可能以前投资进去赔掉本金的概率是20%,那么到了现在赔掉,本金的概率就达到了60%。
为了薅几十块的羊毛,赔进去几十万的本金,划算不划算,每个人都应该算算这笔账。
而原本定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的P2P网络借贷备案工作已经延期。
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活跃在互联网上的金融平台,大部分还都是没有经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的。
6月14日,,对采访的记者说:
“我们继续进一步做工作,年内还不行,还得继续加把力。”
而经过这一轮P2P网贷平台清理和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李均锋表示,“到底市场上的P2P可以留下来多少说不准。”
对于当前P2P市场的判断,“第一,P2P网络借贷必须定位于信息中介撮合的定位,不能把P2P搞成信用中心,不能搞资金池,搞自融,定要是纯粹的信息中介。”
“我们还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整治,才能够发现到底这个市场上谁是我们定义的真正做信息、撮合中介的一类机构。”
按照这个定位,思路已经非常明确了,那就是当前市场上的互联网金融P2P,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去伪存精。
就是这个去伪存精,意思明白无误,就是要大浪淘沙死一批,死一大批,最后剩下几个经住了风浪的公司。
而大浪过后,杂质都死完了,剩下的优质公司,也将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钱袋子的危机
但是问题在于,在大浪淘沙完成之前,谁能得知哪家公司是优质的“金子”值得看好,哪家公司是劣质的“沙子”要被淘汰。
,但是普通人是根本没有机会得知内幕消息,也没有能力分辨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优质与劣质。
但是,获得的信息多有信息多的办法,信息少有信息少的办法。
面对这一波金融行业的“风暴”,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首先,也是向来最重要的,不要贪心。
人都是趋利的,看到高收益就会心跳加速,难以自制,如果再有一点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
但是,抱着同样心理的1000万唐小僧的用户已经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这个道理,没有侥幸。
所以,在当前这种形势下,要想保住钱袋子,唯一的出路,。
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也就是1万块投资一年,除去本金各种收益加起来可以达到1000块以上的,如果不尽快撤离,还坚持投资的,那投资人就要做好本金全部被坑进去的准备。
年化收益率8%-10%的,也就是1万块投资一年,除去本金各种收益加起来可以达到800到1000块的,如果继续投资,虽然没有10%以上的危险,但也非常危险。
如果10%收益的平台赔掉本金的概率是90%,那8%-10%收益的平台,赔掉本金的概率就是60%。
年化收益率6%左右的,没有前面的那么危险,但赔掉本金的概率也有30%。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2018年5月分银行平均理财的预期收益率也只有4.82%,而且比起之前还出于环比下降的趋势。
而现在,连银行理财都有10%的风险会赔钱,只不过银行理财投资通常采用的资产配置方式,决定了就算会赔钱,但绝对不会赔掉所有本钱,除非银行破产。
所以,在各路互联网金融平台高额回报率的宣传下,能够保持不贪婪,不侥幸,忍住冲动不把自己的钱投进去,是保护自己钱袋子的第一要务。
保住了自己的钱袋子,再说如何让钱袋子不贬值,或者说少贬值。
至于说想要增值,还是不要做梦了,工资收入增长速度都赶不上通胀,一个理财真要是赶上了,那也就没今天金融行业这么多事情了。
如果投资了互联网金融的,尽早将资金撤出,早一天撤出早一天安全。唐小僧爆发之后,真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严冬就要降临。
一方面是政策高压,唐小僧的750亿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已经超过年初到现在债务违约总额好几倍了。
接下来的政策肯定会借机清扫掉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整个行业都是不利好的。
另一方面就是挤兑狂潮。究竟会有多少公司在政策高压下死去,有多少公司会在挤兑狂潮中死去,暂时无从得知,但绝对不会少。
人们的恐慌心理向来不需要任何铺垫,一个唐小僧事件就足够了。
有人为了薅羊毛在唐小僧里面把自己的房款都投进去了,结果血本无归。
大量的投资者在见到大面的唐小僧事件报道之后,理性会一时压过贪欲,都会选择将自己投在平台里面的钱撤出来。
但是平台的钱很多是拿去投资了,一是根本收不回来,没有先进应对大量的要求赎回投资的要求,平台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这也将会加速平台倒闭。
取钱取得晚了,平台钱没了,只能跟着平台一起倒闭了。
最后就是平台跑路。预知到行业严冬的降临,正正规规做借贷理财的平台还好,会逐步缩减业务量,回笼资金,应付政策高压和挤兑狂潮,期待扛过严冬,迎来春天。
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之所以乱,就是因为很多平台根本就是庞氏骗局,目的就是为了吸纳资金跑路。
这些平台预知到严冬降临,唯一的反应就是,组织一场“最后的盛宴”,大肆搜刮一番之后跑路。
投到这种公司里面的钱,能不能撤回来,只能听天由命。
撤出来的钱,要想少贬值,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老老实实存银行,或者买理财,买买某宝、某通。实际上,根据有关的风险评估,某宝的安全登记甚至比银行理财还高。
不然银行为什么要限制某宝的规模呢,说好听就是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其实就是抢了银行理财的市场了。
还有一条路,适合对股市、基金操作有经验的人,或者熟知其他金融产品。
最近股市已经接近了18年的历时最低点,正是各路资金抄底的好时机,时机把握好,增值不是问题。
但是没有经验的菜鸟,最好不要随便就钻进去,万一入了套子,血本无归绝对不是说笑而已。
总之,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饭,守住本心不贪婪,就可以护住自己的钱袋子,安稳度过整个金融行业严冬,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