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存款保险制度后 信托刚性兑付或彻底打破

2022-08-14 15:04:20


导语:

存款保险制度后,刚性兑付彻底打破;市场化脚步加快,传统信托业务将式微。“存款保险制度到位后,存款利率就完全放开了。利率市场化直接体现在银行存款上,会替代和分流信托资金原本来源,逼迫信托将业务风险收益量级继续推向高位,传统信托业务不好做,也不好卖了。”一位信托经理如是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后 信托刚性兑付彻底打破

11月30日,央行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被保险存款包括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但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构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不予保险的其他存款除外。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这意味着银行理财等不包括在偿付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这是利率市场化进行的先决条件之一,而利率市场化之后,信托的刚性兑付将被彻底打破。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既关系到广大存款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公平竞争和稳定发展,在提高存款人对金融机构信心、防止存款挤兑、、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信托业来说,这意味着享受“政策红利”的日子快要到头了。


麦肯锡和平安信托曾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金融改革推进,中长期中国信托业务90%的收入面临不确定性,未来几年可能丧失预期收益的40%。


不过就短期来看,另一位信托公司研究人员表示,当前对信托的影响不大,主要还是对银行理财的影响。


而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则表示,这对信托来说,可能是利好。因为相对于银行理财来说,信托资金用途明确,风险控制及处置能力相对较强,收益相对较高。对高净值客户而言,可以考虑家族信托,而在当前相对较高收益及风控较严格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选择集合信托。


格上理财研究员王燕娱在也认为,对资产在百万元、千万元以上的高净值投资者来说,银行存款是不能满足他们的保值增值诉求的。


随着刚性兑付彻底打破,信托产品可能会向高风险高收益回归。

传统信托业务加速式微 转型需求更加迫切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我国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已逼近13万亿元大关。但在多重压力之下,信托资产规模增速明显放缓,并首次出现月度负增长。与银行相比,信托业务大多数收入来自风险比较高的借贷方提供融资,。


从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未来信托行业传统融资类业务收益率将呈下行趋势。王燕娱表示,目前对信托来说,更重要的是股票市场向好,将会分流信托资金。未来固定收益类信托的“吸金”能力或会下降,信托转型势在必行。


不仅如此,从1979年开始,中国的信托公司一度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从事的业务包罗了银行、证券、基金等主要金融业务,以及大量的非金融业务。当前,虽然整个信托业已经形成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主体的信托业务模式,成功地引导信托公司转型为以信托本源业务为主的金融服务商。但不得不承认,信托行业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给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输血的针管。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引发越来越多关注,以及房地产融资活动受到限制,信托行业新增资产规模增长已经进入停滞期,近两个月资产规模甚至持续负增长。


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信托行业70%以上的收入来自融资项目,30%左右的项目是平台类业务,即原有的银信合作业务。未来传统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度在五年内由100%下降到50%—60%,这个数字也有可能随着政策的调整加快。


业内专家表示,信托行业之前的业务主要依托于牌照优势,一旦利率市场化,或者资本市场可以在市场直接融资,信托发展空间将会不断被压缩。随着金融改革深入,无论是投资渠道还是融资渠道都会增加扩大。这意味着,信托行业需要重新思考出路了。


“在融资成本下行而信托又未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传统的房地产、政信等融资类信托的路子会越走越窄。”一位信托业内人士表示。(作者:冀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